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小新)6月20日,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后勤研究院发布2021年《百所高校后勤服务“动态竞争力指数”》,这是该院秉承“以学术引领行业发展”宗旨,集合高校学者、教育后勤专家等研究力量,聚焦我国教育后勤高质量发展推出的首项研究成果。
百所高校后勤服务“动态竞争力指数”综合了管理学、统计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体系,构建出针对当下高校后勤服务软实力的研究模型,排除学校类型、硬件条件、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地域分布等因素,客观、全面、动态地对我国高校后勤服务进行剖析和评价。
此次指数研究以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31所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从理念引导力、效能推动力、融合传播力、服务创新力4个维度进行测度,通过互联网公开数据、大面积问卷调研、典型案例征集等手段,聚合了数万条信息和近千万文本数据,并引入标准化计算、自然语言分析等新型研究方法,构建了16个二级指标、64个测度变量,从而进一步展开深度分析和动态比较。
在大量客观数据和动态研究模型的支持下,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后勤研究院对研究范围内各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比照,力求打破指数研究中常见的标准单一、结果固化等问题,充分发掘和体现各高校后勤服务方面的成果、亮点和创新之处。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后勤研究院副院长曾繁文表示,构建教育后勤服务“动态竞争力”评价体系和发布“动态竞争力指数”,在客观、立体地反映各校后勤的“软实力”的同时,更希望进一步促进高校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推动教育后勤行业高质量发展。
百所高校后勤服务“动态竞争力指数”综合得分(前30)
序号 | 学校 | 综合得分 |
1 | 北京林业大学 | 359.41 |
2 | 北京大学 | 358.18 |
3 | 天津大学 | 345.05 |
4 | 江苏大学 | 337.12 |
5 | 中国人民大学 | 335.16 |
6 | 中南大学 | 334.56 |
7 | 浙江大学 | 331.30 |
8 | 清华大学 | 327.72 |
9 | 合肥工业大学 | 322.48 |
10 | 大连理工大学 | 320.48 |
11 | 江南大学 | 310.94 |
12 | 北京交通大学 | 308.01 |
13 | 上海师范大学 | 301.86 |
14 | 广西大学 | 298.96 |
15 | 西南财经大学 | 298.02 |
16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97.60 |
17 | 陕西师范大学 | 296.87 |
18 | 云南大学 | 285.24 |
19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284.29 |
20 | 湖南大学 | 282.64 |
21 | 复旦大学 | 282.37 |
22 | 北京科技大学 | 278.38 |
23 | 电子科技大学 | 276.06 |
2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73.50 |
25 | 华中农业大学 | 270.73 |
26 | 郑州大学 | 263.16 |
27 | 西安交通大学 | 260.68 |
28 | 西南交通大学 | 260.22 |
29 | 北京师范大学 | 253.73 |
30 | 东北大学 | 252.94 |
百所高校后勤服务“动态竞争力指数”理念引导力维度得分(前10)
序号 | 学校 |
1 | 北京大学 |
2 | 北京林业大学 |
3 | 云南大学 |
4 | 中南大学 |
5 | 上海师范大学 |
6 | 天津大学 |
7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8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9 | 清华大学 |
10 | 华中农业大学 |
百所高校后勤服务“动态竞争力指数”效能推动力维度得分(前10)
序号 | 学校 |
1 | 上海师范大学 |
2 | 江苏大学 |
3 | 中国人民大学 |
4 | 青岛科技大学 |
5 | 西北大学 |
6 | 华中科技大学 |
7 | 浙江理工大学 |
8 | 广西大学 |
9 | 北京化工大学 |
10 | 安徽大学 |
百所高校后勤服务“动态竞争力指数”融合传播力维度得分(前10)
序号 | 学校 |
1 | 中国农业大学 |
2 | 中南大学 |
3 | 兰州大学 |
4 | 北京大学 |
5 | 浙江大学 |
6 | 西南交通大学 |
7 | 西南财经大学 |
8 | 东南大学 |
9 | 电子科技大学 |
10 | 合肥工业大学 |
百所高校后勤服务“动态竞争力指数”服务创新力维度得分(前10)
序号 | 学校 |
1 | 大连理工大学 |
2 | 北京林业大学 |
3 | 广西大学 |
4 | 江苏大学 |
5 | 北京交通大学 |
6 | 北京大学 |
7 | 武汉大学 |
8 | 合肥工业大学 |
9 | 浙江大学 |
10 | 中国人民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