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湖南省郴州市中心城区的第二完全小学,这几年受到新疆同胞特别是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同胞的欢迎。他们来郴州一定要看看二完小,见见这里的校长、老师。郴州新疆商会会长巴图尔动情地告诉记者:“我们对郴州从喜欢到信任,再到依托郴州发展,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在郴州的新疆和田地区墨田县服务站站长努尔买买提·塔力甫说了一串数字,几年前,来郴州卖羊肉串的维吾尔族汉子也就十几个,如今在郴州发展的维吾尔族同胞已达上千人,其中还有35户在此定居。郴州,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他们为何对郴州如此有感情?学校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巴图尔是最早携家带口来郴州的。当年他家集中了包括儿子阿巴特、女儿穆凯代斯等维吾尔族亲属中的12个孩子。这些孩子由当地政府统一安排,进入二完小读书。
这是2010年,全校千余名学生中,虽然少数民族学生只有维、回、瑶、土家、仡佬等族20余人,但校长魏蔚认为,培养好这些学生,对促进民族团结非常重要。经反复考虑,魏蔚特别到市、区民族宗教委员会进行走访,学习和了解相关政策,并组织全校教师学习相关民族政策;确定以民族团结教育为学校建设重要主题,以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校为目标开展学校各项工作。
学校要求,实行民族团结教育“四进”,不但进班级、进课堂,而且进家庭、进社区,做到民族团结教育全覆盖,让学校每个角落都充满民族团结教育元素,让学校所驻社区也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在具体操作中,二完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各族师生在活动和体验中受教育。从开展每周一语(学一句少数民族语言)、每周一俗或一礼(了解并学习少数民族一种风俗、一种礼仪)、每周一歌、每月一故事、每月一电影来增进大家对少数民族的了解开始,到利用同读一本书、同创一首诗、同唱一支歌、同跳一支舞、同做一件事来促进民族团结。
学校还要求所有教师、所有学科、所有活动都要围绕总目标精准施教。强调对少数民族学生一族一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为每名学生建立详尽的成长档案。巴图尔家集中住了12个维族孩子,这些孩子不会说汉语,学校就专门安排两位教师登门教汉语,从打手势、唱歌、跳舞开始,慢慢让孩子们熟悉了汉语,今年穆凯代斯还在全国五好小公民演讲赛中获奖。
学校如此用心,少数民族学生在二完小成长很快,普遍成为了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部分少数民族家长还成了学校兼职歌舞老师。
巴图尔说:“校长、老师如此用心用情,孩子们都称她们为‘妈妈老师’了。往后学校有什么事,只要能帮得上忙,维吾尔族家长都会争着上。”学校有一条长40多米、高十几米,却狭窄得只能通过一个人的巷道,里面堆满建筑垃圾。巴图尔带领几个维吾尔族小伙干了4天,不但把垃圾全部清除了,还自费给巷道铺上水泥,并在巷道里建成了一道文明宣传墙。
郴州市总结表彰推广了二完小的经验,各县(市、区)特别是城区所在的北湖区、苏仙区的街道、社区都像二完小一样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维护少数民族权益,让郴州成为少数民族宜居、乐居的城市。
孩子们安心了,家长也就放心了。记者还获悉,针对维吾尔族同胞卖羊肉串以个体摊点为主,既不利于自身发展,也常与城市管理有矛盾的情况,郴州市帮助他们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经营形式上从个体到公司、从单纯摊点经营向以店铺与摊点经营相结合转变;二是生产经营项目上立足新疆特点,由单一经营羊肉串向经营新疆鲜果、干果、点心等综合项目转变。为此,郴州市在房屋购买与租赁、公司经营等方面都给了足够的政策优惠,维吾尔族同胞很快在郴州组建了阿布拉江烧烤管理有限公司。
如今,阿布拉江公司不但在郴州有了800多名员工,还在广东、广西、贵州、江西等地建立了分公司。阿卜来提·阿布都斯慢提就是带着郴州经验上贵州省六盘水市组织分公司的,他说:“有了郴州经验,我们发展就快多了。”